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2025年將基本形成
今天,北京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許強介紹,《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設成為世界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規劃》提到,北京將以“三城一區”為主平臺,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陣地,圍繞“三大核心板塊”部署實施重大任務。
未來,北京將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聚焦“卡脖子”技術攻關和戰略科技力量,通過構建國家實驗室體系、加速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支持原創性基礎研究等建設和科技攻關,充分體現“北京擔當”。
北京會圍繞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路徑,聚焦產業新動能培育和全域應用場景構建。通過培育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的“先進智造”產業等高精尖產業,以及加快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水平等場景建設,更好地體現“首都特色”。
北京還將圍繞國際化特點和需求,聚焦重點區域、國際化人才等創新要素優化配置以及開放創新生態營造,體現“高水平改革開放”。比如,在“三城一區”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等方面發力,加大青年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等。同時通過深化政府科技管理改革等,推動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建設。
海淀區副區長林劍華介紹,中關村科學城將發揮“三區”政策疊加優勢,為海淀聚增量、為國家試政策,吸引更多創新主體入駐,鞏固“試驗田”地位。
作為“三城一區”的主平臺之一,懷柔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丁明達提到,“十四五”期間,懷柔科學城將發揮科學設施集群效應,有效解決科學設施之間、研究院所之間存在的“各自為戰”“單打獨斗”的突出現象。
許強說,到2025年,北京將在“科學中心”建設上取得新進展,在“創新高地”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在“創新生態”營造中形成新成效;到2035年,實現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力、競爭力、輻射力全球領先。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喆
(責任編輯:支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