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前 新冠病毒已分別在亞洲和歐洲緩慢傳播
◎本報記者 陸成寬
最新發現!新冠病毒早期分別在亞洲與歐洲兩地獨立傳播。
來自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和芝加哥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發現,雖然亞洲的新冠病毒毒株最早引發人們對公共衛生的關注,但是在2019年秋季前,新冠病毒已經分別在亞洲和歐洲緩慢傳播。兩地新冠病毒競爭的結果是,到2020年4月,亞洲的毒株已經完全被歐洲毒株取代了。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
關于病毒起源和疫情傳播,要區分“病毒起源地”與“疫情暴發地”這兩個不同的概念。任何生物的起源,無論是人、狗或被子植物,往往都有一個漫長的進化過程,生物特征會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形成。
病毒起源地應當是人跡稀少,動物宿主的棲息地,病毒得以在此處與其動物宿主展開“軍備競賽”。隨后,病毒進化成熟后再擴散到沒有免疫的人群。疫情暴發地,準確來講與病毒起源地有所不同,原因是疫情暴發地里的人群對此種病毒沒有免疫力,說明人群事先并沒有接觸過這種病毒。
簡言之,病毒起源地必須有一定的條件讓病毒在一個漫長的過程里,逐步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的原發地仍然沒有清晰的科學證據和確定結論。
從人口健康的角度來看,真正重要的問題不是病毒的起源,而是疫情的擴散。病毒離開原發地之后開始傳播,雖然初始時最受矚目的是第一疫情區,也就是第一個正式報道疫情的地方,但病毒很可能從起源地入侵幾個不同的地方,從而引發疫情。
過去研究焦點放在一株一株的病毒分析。因為毒株數量巨大,有幾百萬條序列,一條條來看很容易忽視初始的變化。這項研究把焦點放在對突變位點的研究上。突變位點的總數不到一百個,因此很容易掌握病毒早中晚期的演化。
研究人員發現,病毒的演化是一波波“突變群”的更迭取代。從2020年初到2021年底,新冠疫情至少有5波的“突變群”。每一波由一個帶有新突變群的毒株引發。
2020年初的第一波“D614G突變群”非常特別,也是這項研究的關注點。 這一突變群的4個突變(以下簡稱DG組突變)在人群傳播之后,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成了整個疫情的奠基石。
更重要的是,疫情在2020年初剛開始時,DG組突變在歐洲已經是主要的毒株,2019 年9月已經在意大利發現。2020年3月之前,DG組突變沒在中國發現,在亞洲也極少見。
因此,新冠病毒早期分別在亞洲與歐洲兩地獨立傳播。DG組突變在歐洲出現,進而擴散全球。在這之后,又有4波新的毒株傳播,包括最近的德爾塔變異株,都是從DG組突變毒株持續進化而來的。在新冠病毒的流行演變過程中,變異毒株的取代更迭已經發生了多次,后續還有發生新的更替的可能。
(責任編輯: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