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2022的靶心 智能汽車還要深挖潛力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我們在智能汽車領域已經發展了約300家合作伙伴,發展速度超出預期。”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表示,智能汽車不僅成為行業熱點,還將在未來幾年改變行業格局。
即便是平時最不關心汽車產業的人,2021年也一定或多或少看到過與智能汽車相關的新聞。
從長安、東風、吉利等傳統車企相繼推出各自的新能源汽車高端品牌,到小米、百度等互聯網科技公司宣布進軍智能電動車賽道;從5G通信等ICT技術在汽車產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到車路協同被納入“新基建”“碳中和”等國家戰略……這一年,智能汽車在國民經濟中的戲份不可謂不重要。
“汽車工業正經歷百年以來的最大變革,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時代已經到來。”正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所說,要想抓住汽車產業重構的歷史機遇,就必須圍繞科技創新的關鍵要素,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和生態鏈。
近日,在線上舉辦的“2021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生態論壇”中,整車企業、行業組織、零部件供應商、應用服務商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團隊“華山論劍”,共議如何打造智能汽車開放共贏的繁榮生態。
“我還從未見過汽車產業像今天一般如此熱鬧。”一位在汽車產業深耕20多年的業內人士在論壇結束后坦言,這種熱鬧既是由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的誕生而引起的,也是由產業界的新老玩家共同催生的。
做大智能汽車的生態圈
“獨行快,眾行遠。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我們在智能汽車領域已經發展了約300家合作伙伴,發展速度超出預期。”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線總裁王軍表示,今年汽車行業呈現快速增長的好勢頭,特別是智能汽車成為行業熱點,它還將在未來幾年改變行業格局。
“經過最近幾年的實踐和總結,我們認為智能汽車有四大特點——比特管理瓦特,算力驅動馬力,軟件定義功能,同時軟件深度參與到汽車的定義、開發、驗證、銷售、服務過程中,并不斷優化各個過程,為用戶帶來持續優化的體驗。”王軍分析說,這一變化主要來自于數字化技術的加持,通信帶寬、算力和軟件代碼規模有幾百甚至幾千倍的增長,“當然,如何高效、高質量的開發這些系統,是所有人都必須面對的巨大挑戰。只有全產業共同協作,才能努力解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記者了解到,為更好地應對汽車智能化對產品研發的新需求,傳統的垂直集成的開發模式、人才模型以及供應鏈體系都在迅速改變。
王軍介紹說,在新的產業分工與合作模式下,華為堅持“平臺+生態”的發展戰略,“我們聚焦ICT技術,圍繞iDVP、MDC和HarmonyOS智能座艙三大平臺,構建生態圈,攜手合作伙伴幫助車企造好車。”
他表示,華為在通信、計算和操作系統領域,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我們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以技術創新打造平臺,以開放促進合作,以共贏加速發展。”據透露,華為已經推出了OpenHarmony開源項目和歐拉開源操作系統項目。有分析認為,這有望為汽車業提供更強大的數字底座,“通過一堂堂四輪上的AI課,汽車會更快地擁抱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
“智能網聯車不僅能夠提供更好的駕乘體驗,還能打造新的數字經濟入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分析說,智能網聯汽車涉及跨學科、跨領域、跨系統、跨地區的協同。
例如,汽車的智能化和網聯化需要與信息通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相關產業的融合。他認為,智能汽車將催生更多研發項目和市場機遇。
事實上,軟件定義汽車需要全產業的共同努力。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22家初創成員成立了SDV工作組,以便協同整車廠、零部件企業,推動智能汽車軟硬件接口標準化,降低智能汽車研發復雜度,做強智能汽車產業鏈。截至目前,已有70多家企業加入到該工作組。
大陸集團于2021年3月加入了中汽協SDV工作組。大陸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創新與戰略合作部總監呂楠表示:“軟件定義汽車必將重構汽車產業的價值鏈,成為未來智慧出行生態的關鍵技術。”
“推動智能汽車軟硬件接口標準化,將極大的簡化多樣化設備的應用開發。”王軍透露說,作為SDV工作組的重要成員之一,華為已經完成與10個廠家20款設備的系統預集成。“完成預集成以后,我們聯合伙伴開發了一鍵休憩、迎賓模式等典型的多設備聯動場景,且開發效率提升了近10倍。”
“與傳統汽車相比,智能汽車的本質已發生改變,計算與軟件成為汽車的核心,軟件代碼規模增加了成百上千倍,開發復雜度大增,這需要產業鏈共同努力去解決問題。”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篤定地表示,開放才能快速推動科技進步,“這個時代最需要生態型企業”。
謹防“技術大躍進”,自動駕駛要守住底線再談發展
雖然各位新老玩家在智能汽車時代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但以高級別自動駕駛為目標的智能駕駛,成了所有人爭相布局的戰略高地。畢竟,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也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駕駛市場。
“智能駕駛是一個全新的產業,作為智能駕駛產業平臺化標準化的旗手,我經常思考產業的標準化分工、技術發展路徑、商業模式等規律性問題。”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MDC領域總經理李振亞告訴記者,他堅定地認為,只有平臺化標準化、協同創新并建立產業生態,才能讓智能駕駛產業“越走越寬、越走越快、越走越遠”。
據介紹,華為MD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可為開發者提供全場景覆蓋的工具鏈與豐富的SDK,支持伙伴的軟件開發和移植,同時滿足智能駕駛應用對車規、安全的核心要求。李振亞透露說,目前已有7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了MDC生態圈,聯合推進乘用車、港口、礦卡、園區等智能駕駛場景的試點與商用。
回首2021年,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汽車走向市場,軟件在線升級(又稱OTA升級)、智能輔助駕駛等新功能讓消費者體驗到了比以往更智能化、個性化的出行體驗。但與此同時,自動駕駛技術被過度宣傳等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
一方面,大家對于自動駕駛技術取得突破,早日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對高級自動駕駛的市場前景感到悲觀,認為自動駕駛永遠無法解決安全問題。
“自從大疆車載業務官宣以后,我們與不少整車企業進行了接觸。可以看得出來,每家車企都希望能推出擁有更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新車,以滿足市場需求。然而,自動駕駛究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技術標準,其實大家的理解并不一致。”大疆公關總監謝闐地向記者直言,“大疆希望傳遞一個觀念,做出更好體驗的L2級自動駕駛,才是通向更高級別自動駕駛乃至無人駕駛的關鍵。”
據介紹,目前大疆車載把重點放在L2級自動駕駛上。與傳統零部件供應商不同,大疆車載既提供雙目相機視覺感知系統等硬件以及相關的軟件系統,也有軟硬件一體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近年來,由于國內外發生了數起疑似“自動駕駛技術惹禍”的交通事故,如何保障智能網聯汽車尤其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我們呼吁消費者理性看待新產品和新技術,相關廠家也要停止對自動駕駛的過度宣傳。”付于武建議說,現階段大家還是應該聚焦在智能輔助駕駛上,而不應過多的談自動駕駛甚至無人駕駛。“坦率地說,自動駕駛、無人駕駛可以在港口、封閉園區等特殊場景下率先落地,但其大規模應用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應當說,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L2級輔助駕駛和L4級自動駕駛會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發揮作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獨立研究者曹廣平介紹說,目前汽車智能駕駛領域存在“L3級智能駕駛陷阱”的說法,認為L3級智能駕駛難以產業化普及,原因是L3級智能駕駛要求“駕駛員需隨時接管出現問題的、處于自動駕駛中的車輛”,而這顯然困難重重。
無人配送加速落地,更多空間待解鎖
盡管困難重重,但與單車智能不同的是,當智能汽車與智慧道路、智慧港口、智慧園區等智能化基礎設施的結合,不僅能讓自動駕駛更加安全、效率更高,也能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在此次論壇上亮相的機器人汽車品牌“零載汽車”,以及L4級快遞無人駕駛物流車“開拓者號”,便是這一邏輯的產物。據介紹,“零載汽車”由華為 MDC合作伙伴——矩陣數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矩陣數據科技”)發布,它也是國內首個機器人汽車品牌。
“這是華為MD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在快遞末端無人配送車領域的一次落地實踐。”矩陣數據科技總裁谷祖林介紹說,對于電商和快遞等行業來說,無人配送是一個更優的解決方案。
一方面,配送成本高一直是老大難問題,近年來物流配送行業人力成本上漲,同時人力配送還會受到天氣等影響,很難做到7×24小時服務;另一方面,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前線,得益于“零接觸、多功能、全天候”的優勢,無人配送車可大幅減少人群接觸,完成關鍵的物資配送。
據了解,“開拓者號”是首款搭載華為MDC智能駕駛計算平臺,并采用最新無人駕駛技術的L4級快遞無人駕駛物流車。該車續航里程達到240公里,滿足“快遞網點-驛站”之間無人配送場景需求,預計每天可完成3000件以上的包裹配送目標。
更令谷祖林感到期待的是,隨著激光雷達、AI芯片等技術成本的降低以及量產方案的成熟,無人配送成本正顯著降低。
2021年,包括無人配送車、無人駕駛卡車、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在內的各類自動駕駛車輛迎來了一波投放熱潮。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蘇州、長沙等地也都加速布局了自動駕駛車輛的示范和試點工作。
此外,自動駕駛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全球自動駕駛行業共發生融資事件39起,融資規模431.62億元,較2019年增長30.19%。而僅2021年1月,行業內就已經公布了約144億元融資。
“L4級自動駕駛可以解放駕駛員的雙手、雙眼,這可能引發汽車業態的質變。”盤和林認為,實現解放雙手、雙眼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后,私家車更有機會變得像智能手機一樣,成為超級網絡入口和數字經濟入口。而在港口、礦山等封閉園區中,高級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能夠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全社會的物流成本。
他建議說,汽車智能化不能僅僅停留在一輛車、十輛車、百輛車上,也不應該始終局限于某些固定區域,而是應該逐步適應更多、更廣的范圍。
“在我國打造數字經濟,構建高質量發展格局的過程中,智能汽車產業正好迎來了歷史性機遇。”曹廣平提醒說,由于產業鏈漫長,研發、生產的環節眾多,智能汽車有機會帶動AI人工智能、5G通信、綠色能源等相關產業的更大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杰
(責任編輯:支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