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通過免疫抑制毒素促進病毒傳播
科技日報昆明3月14日電 (記者趙漢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賴仞研究員牽頭的團隊,近期從蝙蝠唾液腺中發現一個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多肽毒素。這種免疫抑制毒素通過抑制白三烯A4水解酶活性而發揮免疫抑制功能,在宿主局部形成免疫抑制微環境,同時促進病毒傳播。《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了這一重要研究成果。
蝙蝠被認為是許多微生物的潛在宿主,尤其是其口腔被認為是微生物的儲藏庫,其中部分微生物可以感染其他動物和人類而導致人畜共患病。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病毒之所以在蝙蝠體內滯留,是由于蝙蝠具有免疫耐受機制。口腔作為病毒進入和溢出的通道,意味著蝙蝠口腔可能是一個免疫耐受場所,使蝙蝠免疫耐受的口腔宿主因子可能促進微生物駐留和傳播。
賴仞課題組聯合陸軍軍醫大學鄧國宏教授團隊,最近從大足鼠耳蝠的唾液腺中發現一個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多肽毒素MTX,它具有抑制白三烯A4水解酶、胰蛋白酶、纖溶酶和彈性蛋白酶功能,而有抑炎和促炎作用的雙功能金屬酶——白三烯A4水解酶,對機體免疫調節尤其重要。在活性檢測實驗中發現,該毒素僅抑制白三烯A4水解酶的促炎產物白三烯B4的生成,顯示其獨特的炎癥抑制特征。這意味著該免疫抑制毒素是蝙蝠局部形成免疫耐受和免疫防御平衡的微環境、使得病毒得以長期駐留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研究證明施用了MTX的細胞以及小鼠更容易受到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這種易感染的結果,與感染初期的炎癥因子、抗病毒因子、趨化因子以及免疫細胞趨化數量的降低有關,由于感染加劇最終導致更嚴重的細胞和組織損傷,進一步顯示出其免疫抑制機制的促病毒感染作用,為病毒的水平傳播提供可能。
這種蝙蝠天然宿主免疫抑制蛋白的首次發現,為未來研發安全高效的抗免疫風暴藥物提供了良好的候選藥物模板。
(責任編輯: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