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中國芯”研發者出自少年班
芯片呈暗綠色,正正方方小小的一塊,托在手心里幾乎感覺不到重量,藏在封裝之下的線路隱約透出些紋理,在外行人眼中,充滿了后現代的意蘊。
這就是讓陳云霽研究了將近20年的東西。
“未來的智能計算系統應該是什么樣的?”這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一心想要制造一個讓計算機更聰明,甚至像人一樣聰明的芯片。而“中國人到底自己能不能做一個這樣的東西”的執念,也在推著他不斷向前走。
為此,陳云霽一直工作在國產處理器芯片研制的第一線,研制了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處理器芯片。
這位39歲的科研人員,最早接觸這個領域的時候,恰逢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全球范圍內飛速發展。
那是在21世紀初,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帶著整個人類社會走到了智能時代的門檻邊,一次巨大的變革即將到來。在此之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讀大三的陳云霽,抱著對芯片研究的興趣和熱情,把計算機系所有實驗室的門挨個敲了個遍,詢問是否接收本科生。
研究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周學海教授所在的實驗室,頭一個對他敞開了芯片領域的大門。計算機體系結構,就是研究如何用晶體管,搭建出計算機的“大腦”。盡管對陳云霽來說,當時的主要工作只是給老師和師兄打打下手,但這段經歷,讓這個年輕人第一次直面了芯片領域的無窮魅力。
2002年,陳云霽本科畢業,來到了中科院計算所,跟隨胡偉武研究員碩博連讀,成為當時龍芯研發團隊中最年輕的成員,并在博士畢業后留在了計算所工作。25歲時,這個一直被稱為天才的年輕人,已經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要架構師。
龍芯3號已從單核發展到多核,用陳云霽的話說,就是“一桌菜要給8桌客人吃”,任務和性能要求都大大提升。陳云霽不斷摸索,提出訪存協處理器結構,緩解了龍芯3B運算帶寬比問題;提出快速完整的內存一致性驗證方法,解決了多核處理器功能驗證中的難題。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期間,他窩在一個沒有空調的宿舍里寫論文。那篇論文最終被國際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三大旗艦會議HPCA錄用,這也是HPCA上第一篇第一作者來自中國大陸的論文。
盡管智能算法規?焖僭鲩L,硬件系統的發展卻異常緩慢,為了解決這個矛盾,研究計算機架構的陳云霽與計算所研究人工智能的同事展開了交流合作。他們設想,從計算機體系結構的角度,來設計神經網絡芯片。在此之前,計算機硬件的速度和功能,已經成為神經網絡應用發展的瓶頸。
陳云霽和同事幾次提出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處理器研發技術,但都以失敗告終?蛇@些挫折,并不能讓他放棄“人工智能”之夢。
碰壁的過程持續到2014年,終于,在美國鹽湖城召開的國際計算機體系結構支持、編程語言和操作系統國際會議(ASPLOS)上,陳云霽與法國國立計算機及自動化研究院的奧利弗·特曼教授合作的“一種小尺度的高吞吐率機器學習加速器”,獲得了最佳論文獎。
這不但是大陸科研機構首次在計算機系統和高性能計算領域頂級國際會議上獲得最佳論文獎,也是亞洲首次、美國之外國家第二次獲得ASPLOS會議的最佳論文。
以“DianNao”和“DaDianNao”中文拼音命名的深度學習處理器架構,終于正式出現在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國際舞臺上,在此之前,并沒有中文發音的芯片。陳云霽挨個給他的外國同行們糾正發音,告訴他們,“nao”是三聲。
許多外國研究者為此“備受折磨”,不得不卷著舌頭,反復嘗試讀出這個中國芯的正確名字。
這些年一路走來,陳云霽還主持研發了國際首個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寒武紀”。2016年,寒武紀的指令集架構“Cambricon”在國際會議ISCA上發布,相較于傳統指令集,性能顯著提升。2018年,陳云霽團隊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被《Science》雜志刊文評論為“開創性進展”,而他和他的團隊成員,被評價為“先驅”和“公認的引領者”。
14歲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4歲取得了中科院計算所博士學位,29歲晉升為研究員,如今已經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的陳云霽,曾經拿到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獎勵,曾獲得過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今年的“五一勞動節”,陳云霽的名字出現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的名單里;叵肫疬@些年的研究經歷,陳云霽覺得,榮耀和成果都是過去時,一個真正的科學研究者,永遠不能停下腳步。
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毫無疑問是孤獨的,在基礎科研領域的無人區坐冷板凳,當然更加孤獨。然而在陳云霽的眼中,擁有科學理想的人,正應該偏離一般意義上的“最優路徑”,勇敢地在冷板凳上坐到底。他覺得,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是他“值得投入全部精力去探索奮斗的畢生事業”。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陳云霽將自己的整個青春歲月,都編寫進了二進制的世界,用0和1書寫夢想。
他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及期刊上發表論文100余篇,申請專利100余項,獲得了ASPLOS和MICRO等計算機體系結構頂級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包括哈佛、麻省理工在內的上百個國際知名機構,跟蹤引用他的學術論文,開展深度學習處理器研究。
而在生活中,他把狹窄的折疊床都支在了辦公室的書架下面,并開玩笑地說,這就是程序員生活的“標配”。桌旁還有一塊掛在墻上的白板,以供他隨時捕捉靈感。就像大多數人對程序員的刻板印象那樣,格子襯衫和眼鏡,就是陳云霽的標準行頭。
不是每個人想做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能真正結合在一起,陳云霽似乎是幸運的,他說,父母在他兒時就給了他“初始的推動”,使得他從小就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在他還沒出生的時候,父親就連數學書都給他買好了。
作為一個“街機”和“星際爭霸”游戲老玩家,他沿著童年的愛好,走出了比別人更遠的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責任編輯:支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