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群膀胱尿路上皮癌 蛋白基因組表達譜出爐
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丁琛團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侯英勇團隊和郭劍明團隊、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葉定偉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趙健元團隊聯合,對116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進行了蛋白組、基因組、轉錄組和磷酸化組測序分析,并結合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既往病史、生存情況進行整合分析,描繪了我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蛋白基因組表達譜,發現了腫瘤特異性通路和激酶。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最新一期《血液與腫瘤學雜志》上。
全球范圍內膀胱癌已經成為常見腫瘤。2020年,膀胱癌全球新發57萬例、死亡21萬例。膀胱癌最常見的組織類型是膀胱尿路上皮癌,約占90%;按照浸潤特征又可以分為肌肉浸潤膀胱癌(75%)和非肌肉浸潤膀胱癌(25%)。膀胱癌治療手段主要包括膀胱電切術、放化療、靶向和免疫治療,但目前人們還缺少對膀胱尿路上皮癌蛋白層面上的分型分析。
據悉,此項研究通過大隊列樣本,描繪了我國人群的膀胱尿路上皮癌多組學圖譜,鑒定到了膀胱癌中常見的突變。這一成果還描繪了我國人群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蛋白基因組表達譜,發現了腫瘤特異性通路和激酶。研究團隊利用蛋白組數據進行分子分型,發現了每個分子分型特異性的激酶。通過對非肌肉浸潤膀胱癌和肌肉浸潤膀胱癌的整合分析,研究團隊還發現了驅動非肌肉浸潤膀胱癌浸潤的潛在機制。另外,該研究也描繪了膀胱尿路上皮癌免疫分型的特征,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發生發展機制和精準治療提供了新的依據。記者王春
(責任編輯:支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