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不用語言思考嗎?答案令人驚訝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道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幾萬乃至幾十萬年以來,人類一直用語言表達思想。語言是我們人類的一個特征——以至于科學家們曾經猜測,語言能力是我們人類與其他動物的主要區別。自從能通過說話表達想法以來,我們就一直想知道彼此的想法。
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心理學家拉塞爾·赫爾伯特一直在研究人們是如何構思的。赫爾伯特對趣味科學網站的記者說:“我認為‘你在想什么呢’這類問題與人類歷史一樣古老。”但科學家們如何研究思維與語言的關系呢?是否有可能不用話語進行思考呢?
令人驚訝的是,答案是肯定的。數十年來的研究發現了這一點。趣味科學網站曾報道,赫爾伯特的研究表明,有些人并不進行內心獨白——即指他們不會通過大腦自言自語。另有一些研究表明,在解決不用話語表達的邏輯問題時,人們并不會用到腦部負責語言功能的部位。
而過去幾十年來,科學家們認為上述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即智力思考是與我們造句能力交織在一起的。
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神經學家埃維莉娜·費多倫科對趣味科學網站記者說:“一種很有名的說法是,語言的出現基本上就是為了讓我們得以思考更復雜的想法。”據《科學美國人》報道,在20世紀中葉,諾姆·喬姆斯基和杰里·福多爾等很多著名語言學家都支持這一觀點,但近年來這種觀點開始失寵。
新證據已提示研究人員重新考慮他們過去就我們如何思考以及語言在思考過程中發揮什么作用等問題所作的假設。
“非符號化思維”是一種在不使用話語的情況下發生的認知過程。赫爾伯特說,他和一名同事2008年在《意識與認知》雜志上創造了這個詞,他們此前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以證實這是一種真實的現象。
研究語言與認知難度極大,部分原因在于這確實很難描述。赫爾伯特說:“人們會用相同的話語來描述截然不同的內在體驗。”
另一個問題在于,識別無語言思維本來就很難。赫爾伯特說:“大多數人并不知道他們在進行非符號化思維,即使經常進行非符號化思維的人也意識不到這一點。”
由于人們深陷自我思維之中,而無法直接獲取他人的想法,人們由此可能不禁以為,我們頭腦中進行的思維過程具有普遍性。
然而,一些實驗室——如費多倫科的實驗室——在研究可更有效觀察并衡量語言與思維之間聯系的方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顯微術等現代技術可讓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人腦各部位所對應的不同功能。比如說,科學家們如今已知道,小腦負責控制平衡和姿態,枕骨腦葉負責處理大部分視覺過程。在這些較大的腦葉中,神經學家們已能夠模擬并繪制出與長期記憶、空間推理以及話語等更具體的功能部位。
費多倫科的研究就把這種腦部繪圖納入研究范疇。據她猜測:“如果語言對推理至關重要的話,那么在進行推理時,神經資源應表現出一定的一致性。”換言之,如果語言對思維至關重要的話,那么與處理語言相關的腦部區域就會在某人每當用邏輯解決問題時興奮起來。
為了驗證這種說法,費多倫科和她的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給參與者出了無需話語的邏輯問題,如數獨測試題或少許代數題。然后,研究人員在他們解題時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儀對他們的腦部進行掃描。研究人員發現,在參與者答題過程中,他們腦部與語言相關的部位并沒有興奮起來。換言之,他們當時是在沒有使用話語的情況下進行推理的。
費多倫科和赫爾伯特等人的研究表明,語言對人類認知來說并非至關重要。對于理解失語癥等某些神經性疾病而言,這可謂一項至關重要的發現。費多倫科說:“從某種程度上講,你可以移除語言系統,即便那樣也可以很順利地進行大量的推理。”
(責任編輯: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