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計算機模擬宇宙大碰撞結果:月球形成或僅用數小時而非千年
參考消息網10月7日報道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5日報道,月球是如何形成的?超級計算機可能剛剛找到答案。
一項新研究表明,月球可能是在一次巨大撞擊把地球撞掉一大塊并將脫離的部分拋入太空后迅速形成的。
報道說,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天文學家們一直認為,月球可能是由地球與一顆名為忒伊亞的火星大小的古老原行星相撞形成的:這次巨大的撞擊可能造就了一個龐大的碎片地帶,而該碎片地帶經過數千年的時間慢慢形成了月球。
但是,一項基于超級計算機模擬結果的新假設認為,月球的形成或許根本不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相反只花了短短幾小時。
科學家們10月4日在《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為了研究撞擊導致月球形成的各種可能的情形,新研究論文的作者們求助于一個名為“具有相互依賴細顆粒任務功能的光滑粒子流體動力學”的計算機程序。該程序專門用于精密地模擬對大量物質起作用的復雜和不斷變化的引力和流體動力網。要精確地做到這一點可不是簡單的計算任務,于是科學家們用一臺超級計算機來運行這個程序。這臺超級計算機就是英國杜倫大學名為“宇宙學機器”(COSMA)的系統。
報道稱,通過利用COSMA對數百次角度、旋轉方式及速度各異的地球-忒伊亞撞擊進行模擬,這些研究人員成功地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為這次天體大碰撞的后果建模。這些模擬的分辨率由其所使用的顆粒數目決定。杜倫大學的計算宇宙學家雅各布·克格賴斯說,對于巨大的撞擊來說,標準的模擬分辨率通常在10萬到100萬個顆粒之間,而在這項新研究中,他和研究伙伴們在模擬過程中使用了多達1億個顆粒。
克格賴斯說:“在采用較高分辨率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研究更多細節。”
這次分辨率較高的模擬顯示,月球是在幾小時內由被拋出的地球碎塊和忒伊亞碎片形成的,這就提出了月球一次形成理論。該理論可以為月球的明顯特性——比如其寬闊且傾斜的運行軌道、其部分熔化的內核及薄薄的月殼——提供清晰、簡潔的解釋。
(責任編輯: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