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領飛 向“數”勇行 國企踏浪數字大潮觀察
數字化是國有企業的必答題。在加快數字化發展、支撐“數字中國”建設的過程中,許多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走在前列,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同時,發揮行業龍頭和現代產業鏈“鏈長”作用,積極培育數字場景,打造試點企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持續推進新舊更迭
利用遷移學習、模型參數優化、云端建模與集成學習等技術手段,提供5分鐘內甚至更短時間的天氣預測,從而提高用電企業生產經營和電網安全的穩定性……
為破解以光伏和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一直存在的嚴重依賴天氣情況的問題,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方電網”)研發出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夸父”,為風電場、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和調度機構提供高精度、低成本、輕量化的超短期、短期和中期功率預測服務。
這家能源央企的數字化轉型不止于此。南方電網總經理王宏志在日前舉辦的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主論壇作專題發言時表示,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南方電網實現全網、全渠道可“刷臉辦電”、“一證辦電”,客戶平均停電時間下降37.19%。
記者了解到,自2020年國資委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以來,國有企業紛紛將數字化轉型列為中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尤其是中央企業更是按下“快進鍵”。
國資委數據顯示,2022年中央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3%,中央企業已經成立數字科技類公司近500家,加快產業新舊更迭和動能轉換。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經濟時代,土地、機器等是重要資源;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核心要素。福建省大數據集團董事長鐘軍介紹,目前福建已建立近7萬個數據資源目錄,匯聚近千億條政務數據,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海量數據支撐。通過福建大數據交易所掛牌交易,讓數據資源變成了要素,賦能各行各業。
截至目前,該交易所招募“數商”生態企業超過200多家,服務合作“數商”超500家,掛牌產品363個,累計實現數據交易額突破5億元。
福州大學先進控制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鄭松說,進入21世紀后,數字技術發展迅速,從量變到質變的主要原因是算力的提升。過去很多人工智能理論受制于算力不足,現在算力基礎設施作為各個行業信息系統運行的載體,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數字化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賦能傳統產業升級減碳
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國資央企充分發揮行業龍頭和現代產業鏈“鏈長”作用,加大研發投入,在關鍵領域取得數字技術突破,促進數字技術成果應用推廣,為其他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高速公路”。
走進位于福建寧德的寧德時代“燈塔工廠”,所有設備滿負荷生產,一個個藍色的電池電芯從生產線上魚貫而出。每1.7秒生成一個電池的速度下,缺陷率低于十億分之一,同時勞動生產效率提高75%,年能耗降低10%。
一系列數據的背后,是5G、大數據等七大智能制造使能技術在支持。中國移動福建公司政企部行業拓展室經理于洋介紹,依托中國移動打造的5G企業專網,這個“燈塔工廠”目前已落地9大5G應用、接入超過1萬臺5G終端。
走進位于福建晉江五里服裝基地的361°5G智慧工廠,一塊集成了各個生產環節數據的大屏幕引人注意。在生產車間制衣流程的每一道工序、每個工位上都配有連接5G網絡的平板電腦,生產情況清晰可見。中國聯通(福建)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泉州分院院長林祿喬介紹,“除了這個屏幕之外,在手機APP上也能實時查看企業訂單生產、員工工作效率、生產能耗等情況,以便于及時調整決策。”
數字化和綠色化正成為加速全球經濟復蘇的新動能,新一代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加速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目前,5G正推動綠色低碳“智變”,“云上數字工廠”充分滿足移動化辦公需求。在361°5G智慧工廠,原有拉布、裁床、質檢等工序都需要人工填單并錄入,現在只需在5G終端點選操作,節約55%紙質文檔。在寧德時代“燈塔工廠”,5G+AR的應用每年減少約1000人次出差,降低碳排放2566噸。如今,工廠現場幾乎看不到紙質單據,預計每年節約的用紙量相當于少砍伐7516棵成年大樹。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趙策在峰會上表示,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5G網絡。截至今年3月底,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264萬個,5G網絡已經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和縣城城區。目前,5G應用已經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52個,應用案例數超過5萬個。
未來將呈現十大趨勢
數字經濟大潮涌動,國企如何抓住發展契機,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兼顧數據安全?如何加強數據要素跨部門、區域之間的流通?第三屆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論壇近日發布的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十大趨勢(下稱“十大趨勢”)回答了這些問題,與會國企相關負責人和專家也就此進行探討。
數字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數據安全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探索數據安全流通新路徑是“必修課”,“安全護航”被列為“十大趨勢”之一。
安全與發展并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志鵬說,“數據元件”實現了數據的風險隔離和高效流通。流通的不是原始數據,而是元件,即相關數據字段的價值載體。同時構建“數據金庫”,使數據可以安全存儲、存用分離。
如何在加密、保護數據安全隱私的同時,兼顧數據的易用性和流通性?陸志鵬介紹,中國電子針對數據要素化治理中確權、計量、定價、安全等難點,研發出數據要素加工交易中心、安全可信數據空間等多個融合創新產品,在徐州、德陽等地完成驗證與落地。
數字與千行百業深度融合,數字化運營中產生的大規模數據,為產業協作打下基礎。不過,與會專家提示,目前數據要素跨部門、跨區域之間流通仍然不易,數據要素的潛能仍待激活。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權說,目前數據要素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但場內交易不活躍,市場主體還沒有真正進入到市場中來。數據資源的所有權不同于傳統土地、房產等資源,如何界定數據的使用權、運營權和收益權,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
“十大趨勢”之一便是數據激活。未來國企數字化轉型將逐步構建新要素價值體系,加速數據資產化進程,使數據價值日益清晰。在企業間打造數據空間,逐步解決數據流通中的信任問題,釋放數據要素商業價值。
“強基賦能”同樣位列“十大趨勢”。未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規模化應用將加快,數字經濟底座更加堅實。福州大學先進控制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鄭松說,數字基礎設施的技術創新,單靠某家企業較難支撐,做相關研究難度較大。建議建立相關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體制,為技術創新提供更好的環境和基礎。
國資委副主任趙世堂在論壇上說,國資委抓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契機,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推動中央企業在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為“數字中國”建設增添了成色亮色。下一步,國資委將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國有企業深化統籌部署,強化重點突破,優化保障機制,進一步加快數字化發展,切實擔負起在“數字中國”建設中的使命責任。(記者 龐夢霞 王璐)
(責任編輯: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