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熱”給算力產業帶來挑戰和機遇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新玲)“OpenAI的ChatGPT到底是一個技術革命還是一個‘擾動’?”近日,以“ChatGPT下算力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2023中國算力發展研討會在中科院計算所舉行。面對由ChatGPT帶來的“模型熱”,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計算機研究員張云泉說:“‘百模大戰’帶動人工智能走向通用,推動人工智能與千行百業融合的同時,為算力產業帶來了沖擊、挑戰,也帶來了機遇。”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國內各大機構公司、科研院所陸續推出了七八十個大模型。張云泉談到,大數據、大算力、大算法是對大模型的三大決定因素,“對我們來說,算力無疑是三大因素中最難的,因為美國芯片禁運,我們被‘卡脖子’”。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是通過算力融合來解決,還是進行多要素協同?”張云泉較早提出了“算力經濟”的概念,“我們除了研制更大規模超算之外,也在算力建設和應用方面不斷創新,提出建設算力網、智算網,算網融合等。”
據了解,我國算力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超算中心、智算中心、數據中心和“城市大腦”4類形態,都在同步建設中。
中科院院士陳潤生認為,雖然現在對于大模型的實現原理有爭論,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是,人工智能還要發展,而且一定會帶來很多領域的變革,我們要緊緊跟上。陳潤生院士反對遍地開花,因為大模型是高耗能的。他建議可以采用專業與通用大模型結合的方式,這樣能做到小耗能又能達到專業水平。
“我們要從基本的計算模式演化規律和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律出發,加強基礎性、前瞻性研究和探討,避免一哄而上或者現象級跟風,否則就只能跟在別人后面跑。”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提出,要避免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出現隔代競爭、越追越遠的風險。
算力需求發展越來越快、要求越來越高,面對這種現狀,與會專家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應用并提供服務,用最小的代價來提供算力。
對于ChatGPT的出現,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錢德沛認為需要反思我們的創新環境,另外,技術追趕既需要政府的能力,也需要各行各業的參與,“我們如何真正把算力滲透到各行各業,或者說讓算力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煒民提出,可以把不同地方的算力連接起來,“我們需要有新型的算力基礎設施,專門做人工智能的應用服務,但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認為,現在算力需求大,但是算力分布在不同的企業、科研機構手中,實現算力的供需對接不太容易。據他介紹,目前我國已經做了一些嘗試,如算網融合建立互聯互通平臺,把某家通信運營商和科研機構超算系統連在一起,運行效果不錯。如果把算力連在一起,對整個體系會有一個變革,會帶來很多創新或新需求,包括算力標識、調度、計費、操作系統、通信協議等,這對我國是一個機會。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