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漲價背后:與羽毛的百年“糾葛”
新華社貴陽7月23日電(記者向定杰、周宣妮)對羽毛球而言,一片輕盈的羽毛足以托起產業之重。
受毛片供應等因素影響,當前市場上羽毛球價格出現上漲。記者日前在全國重要的羽毛球生產基地貴州省錦屏縣采訪時,得知了一些羽毛球發展史上如何應對原料緊缺的有趣故事。
在貴州錦屏亞獅龍產業園內,除了嘈雜的生產車間,還有一處羽毛球文化歷史博物館,里面擺放著體現羽毛球、球拍、球頭發展變遷的老物件,其中藏品展現了從1840年到1940年這一百年間的羽毛球樣式變化。
現代羽毛球運動誕生在英國。1873年,在英國一位公爵的游園會上,幾名從印度回來的退役軍官展現了一種隔網用拍子來回擊打毽球的游戲。因這項活動富有趣味性,很快就在社交場上風行開來。
隨著這項貴族運動逐漸被大眾接受,羽毛球的生產供應變得重要。然而,原料緊缺始終是繞不開的難題。
記者看到,在一些年份中,出現了造型怪異的羽毛球。早在1910年,一款實驗級的羽毛球就嘗試使用天然棕纖維替代羽毛,但由于彈性不均且形狀不固定,造成飛行不穩定。
到了1925年,為解決原料供應不足問題,英國一家公司大膽使用了黑色鵝毛制作羽毛球。同時,還有廠家將臟污的羽毛染色后使用,從而出現了各種五顏六色的羽毛球。
類似探索從未止步。1930年,印度廠家選用鴨毛作為毛片,加上棉線固定,試圖獲得和鵝毛相似的產品,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1928年成立的亞獅龍是一個源自英國的羽毛球品牌,在世界羽壇上享有盛名,2017年被招商到貴州省錦屏縣設立工廠。
“我們是亞獅龍全國17個工廠中最西部、也是最偏遠的一個,但規模也是最大的。”貴州亞獅龍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經理胡兵說,通過幾年發展,如今,工廠每天可生產超過10萬個羽毛球,供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記者了解到,優質的羽毛球,如比賽用球,都是鵝毛做的,且必須是鵝翅膀上的翎毛才行——因為翎管堅挺耐用,下落的速度符合標準。根據世界羽聯的規定,比賽用球要求羽毛具有一定的彈性和耐性,以確保比賽的公平性和觀賞性。
“一只羽毛球要用16片刀翎毛,而一只鵝只有14片這樣的羽毛。”胡兵說,原料漲價給企業帶來了一定壓力,所以工廠通過更加精細化的管理來減少毛片浪費,盡量做到向零靠攏。
“毛片能占到一只羽毛球成本的七八成甚至八九成!薄拔覀兯x用的羽毛,目前每片價格在五六毛左右!薄恍┥a一線的人士說。
羽毛球,非得用真羽毛嗎?如今,隨著技術進步,人工合成材料也在興起。天然羽毛使用量的減少,意味著羽毛球運動更加經濟和可持續,也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
“這種發展我覺得也是挺好的!焙f,塑料球發展了很多年,目前在市場份額上還沒有和天然羽毛球做到五五分,期待未來不斷改進性能,共同滿足各類運動愛好者需求。
(責任編輯:歐云海)